专利摘要:
所揭示者係一種用於控制連接至一共同振盪器之第一無線電收發機和第二無線電收發機之方法及設備,其中,每一個收發機係能夠與一或更多遠方無線電收發機進行通訊。該方法包括:該第一收發機傳送一同步訊號至該第二收發機;以及該第二收發機使用該同步訊號來確保在另一收發機係處於一接收狀態時,沒有收發機發送資料。
公开号:TW201304434A
申请号:TW101119322
申请日:2012-05-30
公开日:2013-01-16
发明作者:Kenneth Megaard;Ole Saether;Ola Marvik;Frank Berntsen
申请人:Nordic Semiconductor Asa;
IPC主号:H04B1-00
专利说明:
無線電同步收發機
本發明關於多個無線電收發機之同步。
一對連結的無線電收發機可被使用於在遠方位置之間傳送資料。一範例係以無線電方式將數位音訊資料封包自一無線麥克風串流至一公開位址系統。一雙向無線電連結可讓每一個資料封包之確認訊息被傳送,其能夠改進可靠性。
無線電頻道之頻寬有限。因此可知操作在多個平行且不同的無線電頻率頻道上,能讓兩裝置間容納更多傳送資料比在單一通道上來得可靠。
本方式之困難係一裝置上之多個無線電收發機典型地係緊靠著彼此地座落。這個會導致來自該些無線電收發機之一的傳輸干擾到相同裝置上之另一無線電收發機之無線電訊號的同時接收。這類干擾可能會發生,即使在該二無線電正操作於不同頻帶上亦然,因為在鄰近頻帶(例如,鄰近頻道干擾)之間可能具有洩漏。
自一觀點中,本發明提供一種用於控制連接至一共同振盪器之第一無線電收發機及第二無線電收發機之方法,其中,每一個收發機係能夠與一或更多遠方無線電收發機進行通訊,該方法包括:該第一收發機傳送一同步訊號至該第二收發機;以及該第二收發機使用該同步訊號來確保在另一收發機係處於一接收狀態時,沒有收發機發送資料。
自一進一步觀點中,本發明提供一種包括連接至一共同振盪器之第一無線電收發機及第二無線電收發機之系統,其中,每一個收發機係能夠與一或更多遠方無線電收發機進行通訊,其中:該第一收發機係架構來傳送一同步訊號至該第二收發機;以及該第二收發機係架構來使用該同步訊號以確保在另一收發機係處於一接收狀態時,沒有收發機發送資料。
自另一觀點中,本發明提供一種無線電收發機,安排來連接至一振盪器,且能夠與一或更多遠方無線電收發機進行通訊,其中,該收發機係架構來:自連接至相同振盪器之第二收發機接收一同步訊號,並使用該同步訊號來確保在該第二收發機係處於接收狀態時,該收發機不會發送資料,且確保在該第二發送機發送資料時,該發送機不是處於接收狀態。
因此,那些熟知此項技術之人士會看見根據本發明之二收發機可使用一共享振盪器來協調它們的無線電操作,因而避免其中一者在另一者正在接收時發送。若本情形係允許的,則它們可藉此避免在其它方面可能發生之干擾。
這類安排之進一步優勢係製造成本可藉由分享一振盪器來降低之。尤其,這個係如同在較佳實施例中,該振盪器為一晶體振盪器之例子。甚至,該無線電系統可為實體上較小及/或較具有二獨立晶體振盪器之習知安排更低之功率消耗。
每一個收發機可週期性地自該收發機能夠發送資料之發送狀態切換至該收發機能夠接收資料之接收狀態,且對於兩收發機而言,每一個連續性切換至該接收狀態間之時間週期可實際上相同的。每一個收發機可使用來自該振盪器之訊號來調整它的切換至該接收狀態。
該第二接收器可使用該同步訊號來控制該第一收發機之週期性切換及該第二收發機之週期性切換間之相位偏移量,用以在另一收發機係處於接收狀態時,沒有收發機發送資料。
該同步訊號可選取任何合適形式。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收發機在它的切換循環內,例如它進入該接收狀態時之預定位置處傳送例如一脈衝或一數位通訊線路邏輯狀態改變之訊號。
該同步訊號可為一次性關閉訊號(例如,在一通訊期間傳送一次),或者,它可在一通訊期間傳送多次。它可在規律或不規律間隔或連續性地進行傳送。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同步訊號係每個切換週期傳送一次、或每個切換週期一整數次數、或每個整數切換週期一次。
該同步訊號可包括等於該切換週期(也就是,經由該第一收發機連續性切換至該接收狀態之間之時間間隔)之方波週期。替代性地,該方波可具有等於該切換週期(例如,該切換週期之雙倍)之整數倍數或等於該切換週期(例如,一半)之整數分數。該方波可藉由不斷翻轉邏輯“1”(例如,一高電壓)及邏輯“0”(例如,一低或零電壓)間之連結而產生。
該同步方波較佳地係與該第一收發機之週期切換有一預定相位關係,例如,在該第一無線電收發機切換至該接收狀態(或替代性地,該發送狀態)時上升。
該第二收發機可被架構來產生與該同步訊號一模一樣之本地訊號,例如,具有與該同步方波相同週期之本地方波。該本地訊號可與該第二收發機之週期性切換具有一預定相位關係,例如,在該第二無線電收發機切換至該接收狀態(或替代性地,該發送狀態)時上升。該第二收發機可被架構來延遲或前進它的切換週期之時序,藉以在時間上對準該本地訊號與該接收同步訊號;例如,對準一本地方波與一同步方波之上升緣。在本方式中,該第二收發機可同步它的發送和接收狀態時序,藉以避免發送資料於該第一收發機係處於接收狀態之時,並藉以避免在該第一收發機可能正在發送時卻處於一接收狀態。
該同步訊號較佳地係透過在該第一及第二無線電收發機間之光學性、電子性或機械性連接來傳送之。在本方式中,不需要在該二收發機之間發送一無線電同步訊號。
該振盪器不限於任何特定振盪器(例如,它可以是一電阻器-電容器振盪器電路)類型,但它較佳地為一晶體振盪器,這個可提供非常精準之時序。
該第一和第二無線電收發機可包括、或全部座落或部分位在一共同外罩內。該振盪器(例如,一晶體振盪器)也可座落於該外罩內。該第一和第二收發機可連接至各自之微控制器單元(MCU),但在一些較佳實施例中,它們係連接至一共同微控制器單元。
該第一無線電收發機較佳地係例如一晶片上無線電之積體電路。它可具有一整合或外部天線。類似地,該第二無線電收發機較佳地係例如一晶片上無線電之積體電路,且可具有一整合或外部天線。該二無線電收發機可包括或形成於一共同矽晶片上。
然而,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和第二無線電收發機係或包括各自之一模一樣積體電路。每一個積體電路可被架構來接收一指定指令,其決定該積體電路是操作成該第一收發機(也就是,傳送一同步訊號)或該第二收發機(也就是,使用該同步訊號)。
該指定指令可包括由一輸入接腳(例如,具有指示該晶片扮演該第一收發器角色之邏輯“1”,以及扮演該第二收發器角色之邏輯“0”)上之積體電路所接收之邏輯訊號。
該指定指令可由一微控制器單元(MCU)來傳送至該第一和第二無線電收發機之一或兩者。
因此,兩收發機使用相同矽晶片設計係可行的,相較於扮演各自之角色所需用之二不同矽晶片,可產生降低之製造成本。
本概念在它自己權利中係具有發明性,且自一進一步觀點中,本發明提供一無線電收發機,安排來連接至一振盪器,且能夠與一或更多遠方無線電收發機進行通訊,其中,該收發機係架構來:接收一指定指令以指示它係充當一主收發機或一從屬收發機動作;當充當一主要裝置動作時,傳送一同步訊號至連接至相同振盪器之第二收發機;以及當充當一從屬裝置動作時,自連接至相同振盪器之第二收發機接收一同步訊號,並使用該同步訊號來確保在該第二收發機係處於接收狀態時,該收發機不會發送資料,及確保在該第二發送機發送資料時,該發送機不是處於接收狀態。
因為該二無線電收發機可同步它們的通訊而沒有一微控制器單元(除了可能決定那一個成為第一,即“主”收發機及那一個成為第二,即“從屬”收發機)涉入,它不一定需要程式化一微控制器單元或其它外部處理器來執行一同步操作。因此,既然它們協調它們的傳輸並不需要位在該裝置上之獨立處理器來跑任何同步軟體,它係相當直接的整合本發明具體實施之無線電收發機(例如,二矽晶片)至一裝置中。
較佳地,該些收發機在一切換週期內直接地不斷自該發送狀態翻轉至該接收狀態並再翻轉回去。然而,這個不是主要的,且在該切換週期內一或兩收發機可替代性地被架構用以進入例如睡眠狀態之一或更多進一步狀態中。在每一個無線電收發機解除接收或發送電路動作並啟動發送或接收電路時,也許會有些切換延遲。
該第一和第二收發機之發送狀態持續期間較佳地係相等或實際上相等。類似地,該第一和第二收發機之接收狀態持續期間較佳地係相等或實際上相等。該第一和第二收發機兩者較佳地在它們各自之切換週期(例如,在進入該些接收狀態後之等長時間)內之相同點處自該接收狀態切換至該發送狀態,雖然這個不是主要的。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收發機處於該接收狀態中與它處於該發送狀態中實際上相同時間長度;例如,每一個狀態耗費一半週期;這個可類似地用於該第二收發機例子。然而,在較佳實施例中,該些收發機處於發送狀態之時間實際上少於它們處於接收狀態。在一些應用例中,這是因為該資料流可為非對性的往返該些無線收發機。例如,在該第一和第二收發機構成一無線卡拉OK聲音放大器系統之一部分以與二無線麥克風進行通訊之處,該第一和第二收發機可架構來接收該週期中多數之音訊資料,並只在間隔時發送確認短訊。
該些收發機在接收狀態時不一定需要主動地接收資料;然而,它們在本狀態時典型地會具有已啟動之無線電接收器電路。類似地,該些收發機在發送狀態時不一定需要主動地發送資料;然而,它們在本狀態時典型地會具有已啟動之無線電發射器電路。然而,在一些實施例中,該些收發機不論它們何時處於發送狀態,皆可發送資料。
該第二收發機可使用該同步訊號來消除或實際上消除該第一收發機之週期性切換及該第二收發機之週期性切換間之任何偏移量;也就是,調整任何偏移量至零。然而,它可依據一調整標準來調整該偏移量至一非零值,只要該偏移量在讓另一收發機處於接收狀態時,沒有收發機會發送資料即可。因為該些收發機不一定需要直接自一狀態切換至另一狀態,也因為它們在發送狀態時不一定持續地發送資料,在另一個處於接收狀態時,一個收發機處於發送狀態卻未實際發送資料係可能的。
若該第一和第二收發機分享具有峰值電流限制之電源供應器,則一非零偏移量可能會受到期待。在這類例子中,設定該偏移量至讓該些收發機彼此間不會同時發送以便限制該些收發機之總峰值功率消耗係可行的。然而,大體上,設想一零偏移量會更受到期待。
一或二收發機較佳地係安排用於與該遠方設備進行半雙工無線電通訊。該遠方設備可包括第三和第四無線電收發機,安排用於分別(藉此分別定義與該第一和第二收發機產生之第一和第二無線電連結)與該第一和第二收發機進行無線電通訊。例如,一立體音訊串流之左頻道可自該第三收發機發送至該第一收發機,而該右頻道係同時自該第四收發機發送至該第二收發機。
該第三和第四無線電收發機可架構來同步它們來自由該第一及/或第二無線電收發機以無線電方式傳送之同步資料之無線電傳輸。在本方式中,該第一收發機可有效地同步該系統中之所有四個收發機。
當然,大於二收發機可分享一共同振盪器。該第一收發機可充當多個從屬收發機之主收發機來動作,每一個從屬收發機架構類似於前述第二收發機。全部收發機可使用來自一共同振盪器之訊號,且該主收發機可傳送一同步訊號至所有從屬收發機。在本方式中,一裝置中之三或更多收發機可被同步,如此,在任一收發機係處於接收狀態時,沒有收發機發送資料。遠方成對之無線電收發機可使用一合適的無線電協定進行同步化。
本發明具體實施之無線電收發機可發送及/或接收類比資料(例如,調頻或調幅編碼者),但該資料係以任何合適方式編碼之數位資料係較佳。在一些實施例中,該些收發機發送及/或接收音訊或視訊資料。
圖1顯示以無線電方式連結至一遠方公開位址系統4之無線麥克風裝置2。該無線麥克風裝置2包括連接至一類比至數位轉換器(ADC)8之麥克風構件6。
該類比至數位轉換器8之數位輸出被饋入至一第一2.4GHz無線電音訊發射器晶片(ATX1)12並同時饋入至一第二2.4GHz無線電音訊發射器晶片(ATX2)14。每一個音訊發射器12、14可以一512kbps(32kHz x 16位元)速率發送串流資料。
該類比至數位轉換器8、該第一音訊發射器晶片12及該第二音訊發射器晶片14係全部連接至也容納在該無線麥克風裝置2內之微控制器單元(MCU)10。
位於距該無線麥克風裝置2一距離者係該公開位址系統4。這個包括一第一2.4GHz無線電音訊接收器晶片(ARX1)18及一第二2.4GHz無線電音訊接收器晶片(ARX2)20。兩者之輸出係連接至一數位至類比轉換器24。
一晶體振盪器16係安排於將一16MHz時脈訊號供應至該第一音訊接收器晶片18及該第二音訊接收器晶片20。該晶體振盪器16也被連接至該第一音訊接收器晶片18(但對於該第二音訊接收器晶片20而言並非類似地)上的第二接腳。來自該第一音訊接收器晶片18的輸出係連接至該第二音訊接收器晶片20上之同步輸入。
該第一音訊接收器晶片18、該第二音訊接收器晶片20及該數位至類比轉換器24係連接至一微控制器(MCU)22。
該數位至類比轉換器24之類比輸出係連接至該公開位址系統4中之喇叭26。
例如放大器、濾波器、電力供應器等等之額外元件係基於簡潔緣故而未顯示,但係以傳統方式安排並操作之。
使用時,該麥克風6不斷地接收可聽見聲音。本訊號係由該類比至數位轉換器8以1024kbps速率進行數位化,且該數位訊號係在該微控制器單元10指示下拆成二個時間分割之一半。該二個512kbps之一半訊號係分別傳送至該第一音訊發射器晶片12及該第二音訊發射器晶片14。該些無線電音訊發射器晶片ATX1 12及ATX2 14將它們各自之資料串流分成離散資料封包流,它們在該2.4GHz頻帶內以無線電方式發送於二個各自之頻道上。每一個音訊發射器晶片發送一週期性傳輸循環中之一發送階段內之一資料封包組,如下更詳加說明地。
該第一音訊接收器晶片係架構來使用與該第一音訊發射器晶片相同之頻道,而該第二音訊接收器晶片係架構來使用與該第二音訊發射器晶片相同之頻道。
一旦該些資料封包被該公開位址系統4之第一音訊發射器晶片18及第二音訊發射器晶片20所接收,它們係以正確次序組合之,且該些封包內之資料被取出以形成二個512kbps之資料串流,該些資料串流鏡射該無線麥克風裝置2中之類比至數位轉換器8所產生之原始資料流。該些資料串流係在該微控制器單元22之控制下結合於該數位至類比轉換器18,以給予一連續式類比輸出,其係透過該喇叭26進行放大並播放之。
該些音訊接收器ARX1 18及ARX2 20係架構來發送每一個接收資料訊框之相關確認訊息回到該些音訊發射器ATX1 12及ATX2 14。
圖2顯示沿著具有時間自左伸展至右之二垂直對準水平時間軸之第一音訊接收器18(標記A)及第二音訊接收器20(標記B)之三個連續切換週期。
該第一音訊接收器晶片ARX1 18及該第二音訊接收器晶片ARX2 20兩者自該晶體振盪器16接收一16MHz時脈訊號,它們使用該時脈訊號來調整它們內部的運行。
該第一音訊接收器18也接收一第二16MHz時脈訊號(與該第一者一模一樣),其特別使用在它進入或離開無線電發送及無線電接收模式時,調整控制該工作週期之飛輪。該飛輪以源自該晶體訊號之固定頻率(例如,333Hz)進行運轉。
如圖2所示,在該飛輪計時器所設定之時間下,該第一音訊接收器18於一第一切換週期30a開始處進入一接收模式。在一預定時間30b後,它切換至一發送模式,其維持於發送模式直到下一切換週期32a為止。在該飛輪所設定之第二切換週期32a開始處,該第一音訊接收器18回復至該接收模式。在相同預定時間32b後,它切換至該發送模式。本模式持續於接下來之週期34a、34b。
該第二音訊接收器20之操作非常類似,在一內部飛輪所設定之時間下,於一第一切換週期30c開始處進入一接收模式。在一預定時間30d後,它切換至一發送模式,其維持於發送模式直到下一切換週期32c為止。
因為該二音訊接收器ARX1 18、ARX2 20運轉於相同之晶體時脈,它們各自之飛輪會進行同步化;也就是,它們不會對彼此產生漂移。
相對於該第一音訊接收器18,該第二音訊接收器20使用它自該第一音訊接收器18所接收之同步訊號來控制它內部飛輪之相位。
開機後,該第一音訊接收器18輸出源自於它在一同步輸出接腳上之飛輪之方波。該第二音訊接收器20產生一模一樣之內部方波並讀取它自一同步輸入接腳上之第一音訊接收器18接收到之方波邊緣。若需要,該第二音訊接收器20可接著延遲它的飛輪而使該二方波邊緣對齊。在本方式中,一共同相位參考被建立,使得該第二音訊接收器之飛輪可與該第一音訊接收器之飛輪維持於完全同步,或使得它可與之維持一預定偏移量。在該第二音訊接收器上之暫存器可被使用於架構一目標偏移量。典型地,該目標偏移量很可能為零。
用於偏移量延遲架構之步階尺寸約可為16微秒。該微控制器單元22可被架構來調整步階之偏移量並決定一最佳相位關係,例如,決定一無線電干擾位準並將這個當做回饋來提供給該調整機制。
具有一偏移量為零之第一音訊接收器18及第二音訊接收器20之執行效率係示於圖2。對於每一個音訊接收器而言,該時間線上方之長方形代表在該些音訊接收器係處於它們接收狀態時,各音訊發射器12、14所發送之資料,而該線下方之長方形代表在它們係處於它們傳輸狀態時,該些音訊接收器所發送之確認訊息。該圖形未按照比例繪製。
因此,協調多個無線電收發機之傳輸以藉由降低互相干擾而提供較佳執行效率。
然而,上述實施例僅係為了方便說明而舉例而已,本發明所主張之權利範圍自應以申請專利範圍所述為準,而非僅限於上述實施例。
2‧‧‧無線麥克風裝置
4‧‧‧遠方公開位址系統
6‧‧‧麥克風構件
8‧‧‧類比至數位轉換器
10、22‧‧‧微控制器單元
12、14‧‧‧遠方無線電收發機
16‧‧‧共同振盪器
18‧‧‧第一無線電收發機
20‧‧‧第二無線電收發機
24‧‧‧數位至類比轉換機
26‧‧‧喇叭
ATX1、ATX2‧‧‧音訊發射器晶片
ARX1、ARX2‧‧‧音訊接收器晶片
只是舉例說明之本發明某些較佳實施例現在將參考附圖來描述之,其中:圖1係本發明具體實施之無線電通訊系統示意圖。
圖2係一示範性資料交換之時序圖。
2‧‧‧無線麥克風裝置
4‧‧‧遠方公開位址系統
6‧‧‧麥克風構件
8‧‧‧類比至數位轉換器
10、22‧‧‧微控制器單元
12、14‧‧‧遠方無線電收發機
16‧‧‧共同振盪器
18‧‧‧第一無線電收發機
20‧‧‧第二無線電收發機
24‧‧‧數位至類比轉換器
26‧‧‧喇叭
权利要求:
Claims (47)
[1] 一種用於控制連接至一共同振盪器之第一無線電收發機及第二無線電收發機之方法,其中,每一個收發機係能夠與一或更多遠方無線電收發機進行通訊,該方法包括:該第一收發機傳送一同步訊號至該第二收發機;以及該第二收發機使用該同步訊號來確保在另一收發機係處於一接收狀態時,沒有收發機發送資料。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共同振盪器係一晶體振盪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方法,包括每一個收發機週期性地自該收發機能夠發送資料之發送狀態切換至該收發機能夠接收資料之接收狀態。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對於兩收發機而言,每一個連續性切換至該接收狀態間之時間週期實際上係相同的。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或4項所述之方法,包括每一個收發機使用來自該振盪器之訊號來調整它的切換至該接收狀態。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至5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包括該第二接收器使用該同步訊號來控制該第一收發機之週期性切換及該第二收發機之週期性切換間之相位偏移量,用以在另一收發機係處於接收狀態時,沒有收發機發送資料。
[7] 如前述申請專利範圍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包括該第一收發機在它的切換循環內之預定位置處傳送一同步訊號。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同步訊號包括一方波,與該第一收發機之週期性切換具有一預定相位關係。
[9] 如前述申請專利範圍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包括該第二收發機產生與該同步訊號相同之本地訊號。
[10] 如前述申請專利範圍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包括該第二收發機延遲或前進它的切換週期之時序,藉以在時間上對準該本地訊號與該接收之同步訊號
[11] 如前述申請專利範圍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包括透過第一和第二無線電收發機間之光學性、電子性或機械性連接來傳送該同步訊號。
[12] 如前述申請專利範圍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一和第二無線電收發機係為或包括各自之相同積體電路。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方法,包括每一個積體電路接收一指定指令以決定該積體電路是做為該第一收發機或該第二收發機來操作之。
[14] 如前述申請專利範圍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包括該些收發機係架構來在一切換週期內直接自該發送狀態翻轉至該接收狀態並再翻轉回去。
[15] 如前述申請專利範圍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一和第二收發機之發送狀態持續期間係相等或實質上相等。
[16] 如前述申請專利範圍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一和第二收發機之接收狀態持續期間係相等或實質上相等。
[17] 如前述申請專利範圍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一和第二收發機兩者在它們各自之切換週期內之相同點處,自該接收狀態切換至該發送狀態。
[18] 如前述申請專利範圍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些收發機處於發送狀態之時間係少於它們處於接收狀態。
[19] 如前述申請專利範圍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一或二收發機與該遠方設備進行半雙工無線電通訊。
[20] 如前述申請專利範圍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遠方設備包括分別與該第一和第二收發機進行無線電通訊之第三和第四無線電收發機。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三和第四無線電收發機同步它們來自由該第一及/或第二無線電收發機以無線電方式所傳送之同步資訊之無線電傳輸。
[22] 如前述申請專利範圍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些收發機發送及/或接收音訊或視訊資料。
[23] 一種包括連接至一共同振盪器之第一無線電收發機和第二無線電收發機之系統,其中,每一個收發機能夠與一或更多遠方無線電收發機進行通訊,其中:該第一收發機係架構來傳送一同步訊號至該第二收發機;以及該第二收發機係架構來使用該同步訊號以確保在另一收發機係處於一接收狀態時,沒有收發機發送資料。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系統,其中,該共同振盪器係一晶體振盪器。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或24項所述之系統,其中,每一個收發機係架構來週期性地自該收發機能夠發送資料之發送狀態切換至該收發機能夠接收資料之接收狀態。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之系統,其中,對於兩收發機而言,每一個連續性切換至該接收狀態間之時間週期實際上係相同的。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或26項所述之系統,其中,每一個收發機係架構來使用來自該振盪器之訊號調整它的切換至該接收狀態。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至27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系統,其中,該第二接收器係架構來使用該同步訊號控制該第一收發機之週期性切換及該第二收發機之週期性切換間之相位偏移量,用以在另一收發機係處於接收狀態時,沒有收發機發送資料。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至28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系統,其中,該第一收發機係架構來在它的切換循環內之預定位置處傳送一同步訊號。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9項所述之系統,其中,該同步訊號包括一方波,與該第一收發機之週期性切換具有一預定相位關係。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至39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系統,其中,該第二收發機係架構來產生與該同步訊號一模一樣之本地訊號。
[3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至31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系統,其中,該第二收發機係架構來延遲或前進它的切換週期之時序,藉以在時間上對準該本地訊號與該接收之同步訊號
[3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至32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系統,其中,該同步訊號係透過第一和第二無線電收發機間之光學性、電子性或機械性連接來傳送之。
[3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至3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系統,其中,該第一和第二無線電收發機係或包括各自之一模一樣積體電路。
[3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之系統,其中,每一個積體電路係架構來接收一指定指令以決定該積體電路是做為該第一收發機或該第二收發機來操作之。
[3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至35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系統,其中,該些收發機係架構來在一切換週期內直接自該發送狀態翻轉至該接收狀態並再翻轉回去。
[37] 如前述申請專利範圍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一和第二收發機之發送狀態持續期間係相等或實際上相等。
[3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至37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系統,其中,該第一和第二收發機之接收狀態持續期間係相等或實際上相等。
[3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至38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系統,其中,該第一和第二收發機兩者係架構來在它們各自之切換週期內之相同點處,自該接收狀態切換至該發送狀態。
[4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至39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系統,其中,該些收發機處於發送狀態之時間係少於它們處於接收狀態。
[4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至40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系統,其中,一或二收發機係架構來與該遠方設備進行半雙工無線電通訊。
[4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至41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系統,其中,該遠方設備包括分別與該第一和第二收發機進行無線電通訊之第三和第四無線電收發機。
[4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2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三和第四無線電收發機係架構來同步它們來自由該第一及/或第二無線電收發機以無線電方式所傳送之同步資訊之無線電傳輸。
[4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至4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系統,其中,該些收發機係安排來發送及/或接收音訊或視訊資料。
[45] 一種無線電收發機,安排來連接至一振盪器,且能夠與一或更多遠方無線電收發機進行通訊,其中,該收發機係架構來:自連接至相同振盪器之第二收發機接收一同步訊號,並使用該同步訊號來確保在該第二收發機係處於接收狀態時,該收發機不會發送資料,及確保在該第二發送機發送資料時,該發送機不是處於接收狀態。
[46] 一種包括連接至一共同振盪器之第一無線電收發機和第二無線電收發機之系統,其中,每一個收發機能夠與一或更多遠方無線電收發機進行通訊,其中:該第一收發機係架構來傳送一同步訊號至該第二收發機;以及該第二收發機係架構來使用該同步訊號以確保在另一收發機係處於一接收狀態時,沒有收發機發送資料。
[47] 一種無線電收發機,安排來連接至一振盪器,且能夠與一或更多遠方無線電收發機進行通訊,其中,該收發機係架構來:自連接至相同振盪器之第二收發機接收一同步訊號,並使用該同步訊號來確保在該第二收發機係處於接收狀態時,該收發機不會發送資料,及確保在該第二發送機發送資料時,該發送機不是處於接收狀態。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US20170170853A1|2017-06-15|Synchronised radio transceivers
US9877130B2|2018-01-23|Synchronization of signals for multiple data sinks
US20110129048A1|2011-06-02|Synchronized system for distributing and processing signals, in particular audio signals in a wireless loudspeaker network
JP2011525068A|2011-09-08|無線オーディオデータストリームを時間同期する装置及び方法
US20060209903A1|2006-09-21|System for maintaining synchronization between multiple asynchronous communication links
US20200337003A1|2020-10-22|Synchronization method for synchronizing clocks of abluetooth device
JP2014522606A5|2015-07-23|
TWI727899B|2021-05-11|可使不同藍牙電路的音訊播放保持同步的多成員藍牙裝置中的主藍牙電路與副藍牙電路
KR20210055011A|2021-05-14|상이한 블루투스 회로들의 오디오 재생 동기화를 유지할 수 있는 다중 멤버 블루투스 장치의 메인 블루투스 회로 및 보조 블루투스 회로
KR20210055009A|2021-05-14|상이한 블루투스 회로들의 오디오 재생 동기화를 유지할 수 있는 다중 멤버 블루투스 장치
JP2003324412A|2003-11-14|無線アクセスシステム、及び無線機
US11057451B2|2021-07-06|Audio synchronization in wireless systems
US20210136704A1|2021-05-06|Auxiliary bluetooth circuit of multi-member bluetooth device capable of reducing complexity of updating internal clock of bluetooth circuit
JP3864099B2|2006-12-27|ハイウェイラジオ送信機
JP2013065958A|2013-04-11|パケット伝送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JP2011071900A|2011-04-07|無線基地局システム、同期制御装置、同期システム、および同期方法
KR20030002950A|2003-01-09|반2중 방식을 이용한 회선 서비스 장치간의 무선 중계시스템
JP2002247019A|2002-08-30|フレーム同期制御方式
JP2009278333A|2009-11-26|非同期ネットワークを用いた電波送信システム及び電波同期送信方法
JP2001223683A|2001-08-17|伝送装置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US20140120971A1|2014-05-01|
WO2012168711A1|2012-12-13|
JP6174016B2|2017-08-02|
EP3340480A1|2018-06-27|
EP2719088A1|2014-04-16|
US9571144B2|2017-02-14|
GB201109520D0|2011-07-20|
US20170170853A1|2017-06-15|
TWI574517B|2017-03-11|
CN103609031B|2018-05-11|
KR20140037196A|2014-03-26|
EP2719088B1|2018-03-28|
JP2014522606A|2014-09-04|
CN103609031A|2014-02-26|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US5864592A|1992-11-03|1999-01-26|Pairgain Technologies, Inc.|Timing recovery system for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transceivers|
FI20011359A0|2001-06-25|2001-06-25|Nokia Corp|Häiriön vähentäminen|
JP2005518714A|2002-02-20|2005-06-23|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エヌ ヴィ|同期パケット送信を伴う無線通信配置|
US7103374B2|2002-07-03|2006-09-05|Nokia Corporation|Synchronization of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requencies in multiaccess networks|
JP2004129066A|2002-10-04|2004-04-22|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マルチバンド無線機|
US8244297B2|2006-12-12|2012-08-14|Intel Corporation|Preventing self-induced interference in dual-radio device|
US7941178B2|2007-04-06|2011-05-10|Intel Corporation|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cheduling transmissions for coexistence of differing wireless radio protocols|
US7787398B2|2007-09-27|2010-08-31|Intel Corporation|Minimizing mutual interference for multi-radio co-existence platforms|
JP2009290626A|2008-05-30|2009-12-10|Kddi Corp|光伝送システム及び時刻基準パルス同期方法|GB201306150D0|2013-04-05|2013-05-22|Kirintec Ltd|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4333397A|2014-10-30|2015-02-04|成都新光微波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一种无线电收发系统|
CN104301002A|2014-10-30|2015-01-21|成都新光微波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一种无线电收发器|
KR20180117824A|2017-04-20|2018-10-30|삼성전자주식회사|무선 통신 장치 및 방법|
WO2020024199A1|2018-08-02|2020-02-06|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High speed flexled digital interface|
法律状态:
2019-12-11|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GBGB1109520.5A|GB201109520D0|2011-06-07|2011-06-07|Synchronised radio transreceiver|
[返回顶部]